阿納絲塔夏|這位隱居叢林的奇女子,為什麼那麼迷人?
阿納絲塔夏|這位隱居叢林的奇女子,為什麼那麼迷人?
來源:準備轉變
今天是"706本書"的第二十二期,本集嘉賓是北京師範大學電影學碩士、現為編劇的喻若然,她分享的是一本獨特的書,它貌似小說,卻以自傳的形式 呈現,它是自傳,卻充滿魔幻與傳奇色彩。《阿納絲塔夏》是一本療癒心靈之書,它為生活在現代工業文明中的我們提供了另一種生活方式與心態的可能性。
喻若然:《阿納絲塔夏》的奇女子
視頻:(在原文)
Chapter1:雪松林裡的奇女子
《阿納絲塔夏》講述的是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傳奇故事。1994年,一名俄國企業家弗拉狄米爾•米格烈在旅行途中,遇見了西伯利亞泰加林的阿納絲塔夏,兩人共處了三天。他這三天內的所見所聞完全顛覆了他的三觀,他開始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回來之後,他已經完全無法繼續原來的工作了,他要把自己從阿納絲塔夏那裡獲得的訊息傳播給世界,寫作出版了第一本書,此後他陸續會見阿納絲塔夏,寫 下了一系列的書。
這本書連作者自己都覺得很難定義,因為它不是小說,也不是奇幻冒險故事,如果你質疑它的真實性,那麼它也不能算是傳記。弗拉狄米爾最後總結說,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奇女子的故事,這名奇女子,她擁有療癒人的身體與心靈的天賦。
她到底是怎樣的奇女子?有著怎樣的天賦?她可以跟林裡的動物、植物親密地互動,並深諳宇宙星辰的秘密。她沒有房子,不需要穿衣服,也從不需要煩惱食物,只有大自然無微不至地照料。還有,這生長於深林的女子居然悉知文明世界的古今,且提出精闢獨到的見解,並不斷地想辦法,要讓人們恢復幸福快樂的日子。
我覺得這本書是透過阿納絲塔夏這名奇女子,向現代社會發出呼籲:人類的心靈已經開始迷失了。我們掠奪自然資源,破壞自然環境,沉迷於世俗的享樂,內心有一個總也填不滿的慾望的黑洞……而阿納絲塔夏則倡導一種更加有益於人類和世界的生活方式,讓人類回歸自己的原始神性,意識到人類與大自然不是掠奪的關係,而天生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在閱讀它的過程中,我感覺到自己漸漸脫離了浮躁不安的狀態,進入了非常深、非常寬廣的寧靜,似乎阿納絲塔夏真的就在很遠的地方通過這本書連接到我, 她的心跳與我同頻。不誇張地說,我體驗到了神的恩典。一本書竟然擁有改善心靈狀態的強大力量,讓我極為震撼。如果我一生只能推薦一本書,那就是這本《阿納絲塔夏》。
Chapter 2:亦真亦幻?傳記還是傳奇?
去質疑阿納絲塔夏是否存在,這個故事是否真實,說得大一點,就好比去調查《聖經》故事是否屬實,禪宗公案是不是真事兒;說得小一點,這讓我想起,當初作家三毛寫的撒哈拉故事很火,後來有個人說她寫的散文裡面好多事都是假的,一定要寫本書去揭穿。現在來看非常荒謬,那本"打假"的書已經沒有幾個人記得了,但是三毛還是三毛。因為她的文字價值根本不在於事實真假,而在於她傳遞的情感。
《阿納絲塔夏》也是如此,她這個人是真實存在,還是作者弗拉狄米爾藉由這個角色表達自己的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書中說了什麼。
比如說,書中談到阿納絲塔夏只要彈一彈手指,就會有十幾二十隻紅松鼠跑過來幫她把雪松果剝好,放到她嘴裡。我們當然不可能去模仿這種行為,但注意,接下來作者說:『隱士阿納絲塔夏,光是住在森林裡,不用考慮飲食、也不必為此消耗體力和腦力,就能得到最高品質的、有機的、對她身體來說理想而均衡的飲食。反觀我們,身處文明世界卻不斷地想吃的問題,從早到晚都在為它工作,而且往往得到的還是質量堪慮的食品。」現代社會本末倒置的行為方式,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與其去糾結阿納絲塔夏是否真有其人,糾結這世界這宇宙存不存在有高於一切的超自然能量,不如試試看用她所介紹的方法去種植農作物;如果城市裡沒條件,旅行的時候嘗試在星空下入眠;日常每天吃一點雪松油和蜂蜜混合的食物….看看自己會發生什麼變化。
Chapter 3 探索生活的全新可能
我有一個跟我差不多大的朋友,去年在懷柔甘澗峪租了一個農家四合院。我去看她的時候,她在大門口迎接我,帶我進屋,路邊的金銀花開花了,她隨手掐了兩朵,進屋給我泡茶喝。她在前院親手種了四十多種蔬果,每一種她都記得位置,記得是什麼時候種的。地裡還插著音響,裡面播放著瑜珈音樂。她帶我去參觀的時候,又隨手拔了幾個水蘿蔔,洗了洗給我當零食。她還在後院認領了幾棵栗子樹、杏樹什麼的,直接從樹上打果子下來吃。
我說你過的簡直是神仙生活,但你不工作,收入從哪裡來? 這樣的生活怎麼能持續下去呢?她笑著說,你提的問題是大多數人都會擔心的,大家不相信自己不去打工賺錢就能維持生活,所以不管怎樣不愉快都要硬著頭皮去工作。但是我一點不擔心,只要搞定自己,一切都會有的。
我剛開始有點疑惑,但是和她待了一會兒之後就明白了。實際上她的小院子常常有人來玩,她三天兩頭都要待客。她的小院子挨著甘澗峪景區,附近還有幾個大景區,她的好幾間房是可以接待過夜的來客的。她本身是瑜珈老師,未來也可以在小院開辦封閉式的工作坊,還有她的手工蔬果製品……我已經看到她未來可能的盈利方式,她當然也看到了,但是她很清楚,那些都是水到渠成的結果。如果一開始就挖空思地追逐結果,就很容易偏航,讓心靈陷入焦慮,而她真正要做的事情非常簡單,只是在源頭下功夫,就是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純淨,與大自然更和諧。其它的事情會自然而然地發生。而我一走進她的小家,確實有一種心靈被洗滌的感覺,不自覺地就被這個地方吸引,心裡想著以後一定要再去,要帶朋友去。
我跟她提到《阿納絲塔夏》,她剛好也看過,也非常喜歡,而且她是在蓋了小院子之後看的。她後來根據阿納絲塔夏的方法給她的植物播種,我很期待秋天吃這些果實。
我這位朋友這樣做的時候,不會考慮她的行為是否理想化,是否太小眾,她就是把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身心狀態直接活出來。她還對我說,她的李子樹本來去年已經被判了死刑,但是她就是一股意念撐住,不放棄它的生命,這棵樹現在已經發芽了。這個小小的奇蹟讓她非常開心。
在俄羅斯,有一群受到《阿納絲塔夏》影響的人,成立了"斯拉夫諾耶聚落",150多個家庭在莫斯科以南的一個郊區安家落戶,實踐書中所倡導的生活,後來拍成了紀錄片《斯拉夫諾耶》。《阿納絲塔夏》所講述的並非"環保",而是人與自己本質的連結。它非視現代工業文明如寇仇,而是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生活可能性的思路。我相信這本書未來還會影響更多人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
Chapter 4:開啟靈性的療癒之書
《阿納絲塔夏》以脫離了限制性信念的無比純淨的眼光去重新打量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啟發我看到許多過去被蒙塵的世俗心靈忽略掉的寶貴之物,在某種意義上,猶如天啟。
我小時候文藝天賦很突出,小學時跟同學一起模仿日劇裡面的女主角,學得惟妙惟肖。國中時代,同學們都喜歡圍在一起聽我講故事、唱流行歌。我作文也一直寫得很好。但慢慢長大,大家告訴我,考試成績是最重要的,其它的愛好都可以丟掉。偏偏我學業成績並不好,而我父母又是老師,對分數非常重視。他們常常憂心忡忡,覺得這孩子未來怎麼辦,我也受到他們的影響,覺得自己完蛋了,很糟糕。逐漸個性也開始變得拘謹、緊張,總是害怕別人說我不好,不自覺地要迎合別人。別人一批評我,我就趕緊檢討自己哪裡做錯了。
於是,在本來應該去盡情發展自己天賦的時候,一頭埋在了書山題海,工作以後又一頭埋在所謂的工作任務當中,看似孜孜不倦地在努力,其實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因為努力方向錯誤,反而離自己的天賦才華越來越遠。而我的精力、我的天賦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被消耗掉了,性格變得更加焦慮,也更加渴求成功。在工作、生活上頻繁地碰壁之後,我才漸漸醒悟:『求認同"、"求成功"完全是個陷阱,問題就出在這裡。你能否有所成就,關鍵在於你的心有沒有與"神"聯結上,是否處於自然的鬆弛狀態,是否盡情地發揮出了老天爺賦予你的才華,而其它的"認同"、"成功" 只不過是隨之而來的副產品,有也可,沒有也不影響。比如說,"你覺得阿納絲塔夏的生活是否成功?她的生活方式是否值得大家學習?"這種問題問出來就會感覺很奇怪,對吧?她的生活不需要符合別人的期待,也不需要被複製模仿。她活出了自己獨特的價值。
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按照現代文明的製度進行了工種分類,絕大多數中學生都要參加高考,絕大多數人都固定在某個工作崗位上。這是我們的現狀,但我們的人性和天賦並不侷限在製度裡面。每個人都是造物主的傑作,都有自己的天賦使命。
我甚至認為,每個嬰兒在出生時都具有阿納絲塔夏那樣與萬事萬物聯結和交流的天賦,都有著成年人不可想像的直覺力。 但隨著在人類社會中逐漸成長,來自人類的許多限制性信念會把天使拉到凡間,然後逐漸變得遲鈍,被習慣推著走,變成一個每天操心瑣碎事務,圍著房子車子孩子打轉的平庸成年人。
現在網路推薦書,推出課程,組織活動,文案裡都要重點提到"有什麼用",必得說出個一二三,這也側面說明當代人(包括我自己)的功利心已經深入骨髓。我現在是編劇,要說這本書對我的工作有什麼用,我的回答是:無用之大用。
戲劇、影視、小說等等,都是人類生命狀態的模擬與提煉。要模擬和提煉,必須先咂摸出生活的滋味,進而再站高一點,看清我們所過的生活究竟有何意義。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阿納絲塔夏》是局外人看局內人的生活,我們過得興興頭頭的,它卻揭穿了其本質的荒謬之處。通常文學作品做到這一點就夠了,但這本書不是一般的文學作品,它是智慧之書,書中提出了許多改善人類心靈和生活品質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光是閱讀它們,我就已經很受滋養了,在能力範圍之內,我都打算盡力去嘗試。
—end—
如果光是把《阿納絲塔夏》看作是一本講環保的書,那就太過於膚淺了。它的意義並不僅僅是讓我們反思人類文明、多親近自然,而是在於告訴讀者:身為人類,我們有很多值得去挖掘和探索的潛力,我們可以選擇的,遠遠不只是我們現在固化的生活方式。希望更多讀到這本書的人能夠發掘自己的潛能,發現世界更多的秘密。
原文連結:https://read01.com/J0y0OOQ.html#.WrSMxi5uYdX
留言